北京新冠疫情下的移動辦公模式
作者:101空間設計 時間:2022-11-10 19:18
新冠疫情暴發后,移動辦公新模式迎來較快發展,給寫字樓市場帶來沖擊。疫情期間北京寫字樓空置率并未明顯上升,但租金下降了20%。經推算,租金下降幅度基本達到了企業客戶通過減少租賃面積可節約的成本,在短期內避免了客戶由于采取移動辦公而減租面積。移動辦公相較于寫字樓辦公可節約成本11% ~ 26%,“現場+移動”的混合辦公模式將成為主流。
新冠疫情暴發后,眾多企事業單位采用了移動辦公模式。傳統寫字樓租賃市場持續承壓,移動辦公模式快速發展,對后疫情時代的寫字樓辦公模式產生深遠影響。
移動辦公產業在疫情期間被廣泛應用,疫情使移動辦公從“可選項”變成“必選項”,充當了移動辦公取得突破的“催化劑”。從中長期看,移動辦公產業的驅動因素可分為需求側和供給側2個層面。
.1 需求側:疫情、跨地區協同辦公需求、信息行業需求
在全民抗擊新冠疫情時期,為降低聚集感染風險,不受地理空間限制的移動辦公成為大部分企業的剛需。尤其是新冠變異毒株的多點暴發進一步推動了公眾對于移動辦公的需求。這些趨勢預示著移動辦公可能成為未來職場的“新常態”。截至2016年底,跨國公司貢獻了世界生產總值的28%和出口貿易的64%,表明跨國公司及其外國子公司體系是當今全球經濟中極為重要的參與者[1]。在國內市場中,80% 的大中型企業主體都在至少2個地區設立辦公室[2]。這些跨地區企業的日常溝通和協同,大都依靠 OA 系統完成,以提升辦公效率,降低各類差旅費用。隨著我國互聯網、信息化建設的普及和完善,信息技術企業跨地區的部門配置十分普遍,并且有 7×24小時的網絡維護制度和移動 OA 工具,刺激企業對移動辦公需求持續上漲。2018年,從移動辦公需求企業看,信息技術行業占比最高,為24%;其次為制造業和零售、批發行業等[3]。
2 供給側:網絡設施及大數據和云計算的完善、智能設備的普及
我國互聯網寬帶接入端口的數量連年增長,市場趨于飽和,表明網絡基礎設施日趨完善,為移動辦公產品進入市場奠定了網絡基礎。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帶動軟件服務化發展,技術體系也已趨于成熟,正處于落地應用階段。受我國大規模云計算中心基礎資源建設投資驅動,移動辦公軟件底層基礎設施逐漸成熟,推動移動辦公產品規模化。同時,受益于手機迭代速度加快和國內手機廠商研發投入提高,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數保持世界第一,為移動辦公提供了必要條件。
在移動互聯網發展大背景下,各行業機構的內部辦公和業務應用系統越來越多地實現了移動化,從傳統面向固定電腦端提供辦公和業務應用服務擴展到了面向智能移動終端(便攜式筆記本、手機和平板等)提供服務[4],幫助用戶擺脫時間和空間限制,隨時隨地按照需要處理工作。辦公和業務應用的移動化,在移動端主要體現為通用性的移動辦公應用(如移動 OA、即時通訊、文件云盤等),以及體現各行業特點的移動業務應用(如政府的無紙化會議、房地產服務的移動經紀業務、能源電力行業的移動巡檢和數據采集等)。2017年,中國移動辦公市場規模達60億元,2012–2017年的年均復合增速達95%。基于此預測,2020年我國的移動辦公市場規模已達近450億元,約為2017年市場規模的7.5倍[2]。這主要得益于近年來我國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和云服務器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以及中國人力成本的日益高昂、企業亟需降本增效的社會現狀。